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新闻中心>>正文

乘着党代会东风 谱写四川文理学院新篇章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7年06月01日 文章点击数:1857 【打印】

     5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四川蓝图”。回首过去,成绩鼓舞人心。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参加党代会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成端教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雷超愉快地接受了笔者的采访,畅谈这场关乎未来五年四川发展路径的盛会。
      
王成端校长说,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四川人民政治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描画出四川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我们欣喜的看到,大会对未来五年民生方面特别是教育方面的重要的举措。王东明书记的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是凝聚全省干部群众智慧的宣言书,是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向着决胜全面小康、让四川更加出彩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动员令,体现了省委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反映了全川儿女的热切期盼,对于动员全省上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结合学校的改革发展,他说,2015年以来,学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适时优化顶层设计,先后进行了院系和机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考试和评价办法改革、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系列改革探索,应用型大学的框架已初步形成,但学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还不强、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部分改革的路径和措施还不具体,改革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改革的系统性还不够强,改革的力度和步伐还不大。他表示,学校将以党代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好这次党代会精神,明确下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用好国家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动力,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把学生培养成为“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增强转型发展动力,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谱写发展新篇章。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雷超说,这次有幸作为高校纪检干部,列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深感使命和责任。4天的时间里,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会议安排的各项工作中,多听多看、善思善言、讲规守矩。大会开得很成功,是一次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描绘蓝图、继往开来的盛会。作为纪检工作干部,他最关心和关注的是报告中强调要“加强高等教育,培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及“高校纪检工作”指示,他说,过去几年,四川“坚定推进从严管党治党,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全省政治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他认为应当在三大发展战略中,谋定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定位,谋求校地合作的服务方向。同时,要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注重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尽快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加强纪律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做到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
     
与此同时,学校广大师生干部群众以各种形式关注了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盛况,他们认真领会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大家畅谈感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代会精神,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王东明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报告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中,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委宣传部部长余文盛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主题鲜明,王东明书记的讲话对四川治蜀兴川的系列实践成果、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总结,我们要矢志不渝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向师生讲透彻,要围绕师生关注和关切的现实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着
力打造一支有理论高度,有核心价值认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务处处长邓杰博士说,东明书记的报告回顾了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四川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并展望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作为服务于教学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我们更应该守土有责,把学生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好、抓实、抓强,为学校的发展改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报告中提出:“用好创新人才‘第一资源’,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导向,营造更具激励性和吸引力的制度环境,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让一切创新创造源泉迸发涌流,为转型发展打造强劲引擎、注入澎湃动力,推动我省经济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范藻教授是学校授予的第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代表,他对“创新人才”有切身体会。他说,高校既担负着科技创新的任务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对学生要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站在本学科前沿,随时关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时刻紧跟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杨成福说,创新人才培养,重在教育理念的超前。我们学院将以此作为契机,瞄准国家、省、市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布局,在大生态、大康养、大智能发展理念背景下,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建设,着力学院各学科的融合平台打造,做强教师,深入地方建设,加强校校、校地、校企合作,逐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 邮编:635000 联系电话:0818-2790013 邮箱:cwlxyb@126.com
Copyright @ 2015 -2030 四川文理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