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飞校友新书发布会暨屏山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反映现实的艺术;教育,以人为本,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活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文学用于教育,教育成就文学。

近日,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我校中文系2006级校友贾飞新作《贾飞说 致青年》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发布会由彭州宏德学校共同举办。

张瑞教授,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春俊,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夏培伦,四川省司法厅原一级巡视员政治部主任沈华伦、浙商健投集团董事长姚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包建华,国药控股四川分公司董事长贾洪斌,成都万华锦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魏胜先生,四川省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著名作家郭中朝先生,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星星诗词》主编、著名作家牛放,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王永忠,四川文理学院教授 姜约博士,中国茶艺达人成都工匠曾小龙先生,以及来自文学、书法、茶艺、媒体等行业的领导嘉宾出席。

新书发布:一本思想随笔,一场哲学巧思

《贾飞说 致青年》发布会在宏德学子清脆嘹亮的校歌声中拉开帷幕,稚嫩的童声和优美的舞姿吸引了到场嘉宾的目光。“致青年,愿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欢喜”,在学校精心准备的诗朗诵节目中,此次新书发布会的主题浮现在大家眼前。

2012年至2014年,贾飞创作了青春文学“三部曲”:长篇小说《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和《蓉城之恋》,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此次的新作《贾飞说 致青年》则是贾飞在经历了多年起伏和跌宕曲折后,基于对人生的认知写下并整理合集的哲学随笔集。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角,贾飞在现场发言时提到最多的词是“感谢”及“感受”,感谢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对自己事业的支持,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向大家分享了“情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气节影响人生”的多年感受。

而更多的感悟,则藏于他的新书中,“真正的资源,不是平台,而是自己。准确地说,是才华和人品”“运气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的准备,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千里马要主动寻找伯乐”“当知识与文化,最终结成了果实,转化成了才华,那就是奢侈品了。这种奢侈品,有不可复制的价值”……纵观贾飞即将出版的新作《致青年》,有不少这样颇有哲理的句子,饱含了他对人生的哲学巧思。

发布会上,贾飞还谈到,新书作品受到《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菜根谭》等格言体文本的启发,在他看来,一部有趣的书,会带给读者一颗有趣的灵魂,希望这本书也能像远灯一样,照亮那些在岁月路上跋涉的行人。

宏德学校理事长陈龙在发布会现场表达了对新书的欣赏及祝愿,“贾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和文学家,以后,我希望他做一个真正深邃的哲学家和一个非常优秀的学者。”

 

书院揭牌:点亮每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体

发布会上,由贾飞联合陈龙理事长等多名社会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的屏山书院也在宏德学校现场揭牌。

 

据介绍,书院旨在将文学的种子播种在童年的时光里,唤醒它,并滋养它,让它长成参天大树。未来将通过邀请大学教授、各界名家到学校授课、举办活动等方式丰富和激发学生心力,让他们通过有趣的知识认识世界,找到并点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文学和教育是分不开的两姊妹,当他们俩结合后,才能真正走入人心。”贾飞谈到,之所以选择在宏德学校进行新书发布并同步成立书院,正是基于对文学与教育相融合的研究思考,“这本书叫致青年,青年之前是青春,青春之前是少年,致青年也是致少年,希望借此机会为学校师生提供关于未来的参考文本,为他们的人生带来新的感悟。”

 

为保证让文学的种子进一步扎根于宏德学子心中,发布会现场还同步揭牌了落地校园的贾飞文化工作室及青少年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宏德师生积极加入青少年作协。未来,贾飞将定期到该校分享文学创作,带领更多孩子走进文学的殿堂。而基地将致力于深耕文化沃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助力学子优秀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教’和‘育’,而文学则在此基础上能让人有无尽的空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陈龙理事长也表示,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正是学校及书院“播种”的一次落地实践,未来,两者将继续深度融合,致力于点亮每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体。

附作家贾飞简介:

  贾飞,1986年生,四川渠县人,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2006级校友,现居成都。中国原生态青春文学开创者。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作协会员(28岁加入),鲁迅文学院第34届中青作家高研班学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城市学院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客座教授,成都石室中学“办学指导委员会”特聘专家,成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公益大使”,屏山书院院长,宏德学校驻校作家,宏德学校特聘顾问。已出版文学作品10余部。其长篇小说《中国式青春》,与王蒙的《青春万岁》,韩寒的《三重门》,一同被北师大中学语文教材高赞为“中国最好的青春小说”。荣获第十届四川文学奖。两次入围鲁迅文学奖。